圖/嵐圖汽車
9月13日,嵐圖汽車增資項目信息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正式對外披露。據悉,本次增資是嵐圖汽車成立以來首次外部股權融資。
項目信息顯示,嵐圖汽車本輪增資擬募集資金總額視征集情況而定,核心旨在優化嵐圖汽車股權結構,加速國有企業體制機制改革進程。增資后,嵐圖將所獲戰略投資用于公司核心技術研發、數字化體系建設、生產能力建設及營銷投入等。
據悉,嵐圖汽車成立于2021年6月,是東風集團打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增資前,嵐圖汽車89.66%股權由東風集團持有,10.34%股權由武漢沃雅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員工持股平臺”)持有。本輪增資后,預計東風集團所持股權不低于77%,戰略投資者持有股權合計不高于15%,員工持股平臺所持股權不低于8%。
電池網注意到,除了東風集團,今年以來,廣汽集團、長安汽車、上汽集團等傳統車企也在加快培育新能源品牌,助推后者獨立運營、加速外部股權融資及推進IPO。
廣汽埃安
9月6日,廣汽埃安召開創立大會,完成股份制改革,正式更名“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并引入戰略協同董事。
廣汽埃安新一輪引戰增資項目與今年8月在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正式掛牌,開啟A輪引戰。據廣汽埃安增資擴股方案顯示,A輪廣汽埃安將稀釋約15%的股份,引入不超過70家戰略投資者,單一投資人投資金額不低于1億元,掛牌終止日期為2022年9月23日。按照掛牌價格,廣汽埃安A輪投前估值約850億元,融資150億元,投后估值預計超過1000億元。
另據廣汽集團的規劃,此后廣汽埃安將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擇時擇機擇地尋求上市,建立獨立資本市場平臺,促進公司、廣汽埃安的可持續發展。
阿維塔科技
8月2日,長安汽車公告,公司聯營企業阿維塔科技為增強核心競爭力,加強產業鏈資源協同,助推智能電動汽車(SEV)業務加速發展,在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以公開掛牌方式增資擴股引入投資者,最終確定六家投資方(其中一家以聯合體的方式),分別為: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嘉興聚力展業陸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青島月灣智網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湖州創晟馳銘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重慶承安二號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及天津韋豪海河一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寧波甬欣韋豪一期半導體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和義烏韋豪創芯一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的聯合體。
阿維塔科技成立于2018年,前身為長安汽車與蔚來汽車合資公司長安蔚來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5月17日更名。同年8月23日,阿維塔科技在重慶產權交易所以公開掛牌方式增資擴股,引入寧德時代、福建閩東、重慶承安、兩江西證、南方資產、南方工業基金進行增資。
今年3月29日,阿維塔科技完成首輪戰略融資交割和工商信息變更,公司注冊資本由2.88億元增至11.72億元人民幣。寧德時代以23.99%的持股比例,正式成為阿維塔科技的第二大股東,新增曲濤為公司董事。
智己汽車
8月1日,智己汽車宣布完成A輪股權融資協議簽署。在首輪市場化融資順利完成后,智己汽車投后估值將達到近300億元。本輪融資由交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領投,上汽集團繼續追加投資,同時還引入了工銀投資、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知友創投等多家投資機構?! ?/p>
智己汽車成立于2020年12月25日,是一家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團共同打造的全新用戶型汽車科創公司。
除了融資提速,上述新能源品牌銷量及交付量也正逐漸上量。其中,跑得最快的當屬埃安,其月銷量已超越蔚來、小鵬、理想、哪吒等造車新勢力:8月,埃安銷量27021輛,1-8月累計銷量152305輛。
嵐圖新車銷量已連續三個月保持快速增長。8月,嵐圖共交付新車2429輛,同比上漲495%,環比7月上漲35%。其中,電動豪華旗艦MPV嵐圖夢想家8月實現1591輛交付。自2021年8月首次交付以來,在一年時間內,嵐圖品牌已累計向全國用戶交付17891輛,嵐圖品牌旗下產品單車均價超37萬元。
智己在8月1日公布,其首款旗艦車型智己L7累計向用戶交付1,051輛,自6月18日正式啟動全國用戶交付,至7月31日,智己汽車的首款旗艦車型-智己L7的累計交付量在不到一個半月時間里迅速突破1,000輛,成為國內35萬元以上豪華純電車型中累計交付量最快破千車型。
阿維塔科技則在8月舉辦了全球產品發布會,首款產品——阿維塔11正式上市,共推出了三款車型和一款聯名限量版車型阿維塔011。
縱觀國內新能源車市,在自主品牌中,比亞迪、吉利、奇瑞新能源、廣汽、上汽、長安、哪吒、零跑、長城、蔚來、賽力斯等多個品牌月銷量已進入萬輛級,其中,作為全球首家停產燃油車傳統車企,比亞迪更是跑出了加速度,8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逾17萬輛。
來自乘聯會的數據顯示,8月,我國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已突破30%,其中,8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49.8%;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9.4%;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4.9%。
可以看到,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自主品牌已占據明顯優勢。與此同時,新能源造車也是最為燒錢的賽道之一,競爭日趨白熱化,自主品牌融資“補血”需求愈發迫切,股權融資與IPO將快速升溫。